|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孟冬永,焦良欣.大运河枣庄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体系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2,(社科04):1-7.
点击复制

大运河枣庄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体系研究
分享到:

常州工学院学报[ISSN:/CN:]

卷:
期数:
2022年社科04
页码:
1-7
栏目:
运河文化研究
出版日期:
2022-08-28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孟冬永1焦良欣2
1.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2.枣庄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Author(s):
-
关键词: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路径
Keywords:
-
分类号:
G127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大运河枣庄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共生鲁南,具有天然的血脉关系。运河沿线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性催生了枣庄共通的艺术呈现形式。鲁南地区人们相似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构成了枣庄非遗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为大运河枣庄段非遗的协同创新保护奠定了基础,但大运河枣庄段非遗的协同创新保护体系的建立需解决三大问题:非遗家底不清;保护模式单一,协同保护机制不健全;代表性项目传承不均衡,小众非遗协同保护力度不够。协同创新保护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非遗传承人、社会公众,金融机构和协同创新平台等非遗协同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通力协作。只有在协同创新保护理念下,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人才培养、传承驱动,创新平台、科技支撑,聚集资源、品牌效应,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等路径,整合非遗相关资源,才能增强大运河枣庄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大运河非遗的活化利用,为枣庄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备注/Memo

备注/Memo:
-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9-08